2021 华为开发者大会后,华为给我看了看未来车的样子!
在我出发去 HDC 2021 前几天的 10 月 18 日,华为签约了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储能项目——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,规模达 1,300 MWh。
除了股市中的华为概念股在第二天予以致敬外,我其实还有点懵:华为?储能?
我立刻去看了看与之相关的消息,其实华为数字能源已经有了 10 多年的储能系统研发,以及超过 8 GWh 的储能项目应用经验,只是在此之前,华为都比较低调。而对于这次光储项目非常重要的光伏逆变器,华为已经在 2010 年组建相关团队,并且在伍德麦肯兹发布的「2020 全球光伏逆变器供应商市场排名」中,华为以 23% 的份额成为龙头。
带着慢慢收拢的惊讶,我以车媒的身份,参加了一个科技公司的发布会。这次开发者大会,从 10 月 22 日一直持续到 24 日,我参与了前两天的行程,随着对整个华为了解的深入,我才渐渐看清这颗参天大树的「外立面」。
01HarmonyOS 进度如何
因为是第一次参展,且 HDC 大会本身并不面向 C 端消费者,所以我这里整理了一下历史信息,并且通过简单的罗列大家可以快速了解鸿蒙的历史、特色以及现在的进度。
鸿蒙时间线
在 2019 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,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华为 HarmonyOS 的规划路径,当然,我也根据实际情况,梳理了一下鸿蒙的整个时间线索:
2012 年起规划自有操作系统「鸿蒙」;
2019 年在华为在开发者大会鸿蒙 HarmonyOS 1.0 正式亮相,并率先适配华为智慧屏产品。余承东表示,鸿蒙 OS 实行开源;
2020 年 9 月,升级 HarmonyOS 2.0 版本,同时发布面向大屏、手机、车机的 beta 测试版;
2020 年 12 月 16 日,HarmonyOS 2.0 Beta 测试手机版正式发布;
2021 年 6 月 2 日,HarmonyOS 2.0 正式版开启推送;
2021 年 10 月 22 日,华为发布了 HarmonyOS 3 开发者预览版、HMS Core 6 等;
华为宣布,HarmonyOS 3 Developer Beta 预计将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发布。
华为 HarmonyOS 的特点
HarmonyOS 的目标不是替代安卓,而是实现万物互联。HarmonyOS 具有微内核、分布式架构、生态共享这些优势:
微内核的基本作用是简化内核功能,仅提供如线程调度、进程通信这种最基础的服务。这样可以使得微内核具有很强的灵活性,出现在各种设备终端,通过进程间通信(IPC)互相联系。而且在安全性、时延上都有很好的表现;
分布式架构可以实现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快速连接、硬件能力共享,并进行跨设备数据同步管理和任务调度;
生态共享面向开发者提供了便利,只需要开发一个版本 App,鸿蒙 OS 可以实现多端部署,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。
目前进度
这个部分我剔除了比较晦涩的开发软件进度,我们直接通过数据来看一看整个项目的目前进度。
截止目前,HarmonyOS 已在超过 1.5 亿个终端激活,这包含了智能手机、平板、手表、智慧屏等;
目前,鸿蒙智联已有超过 1,800 个合作伙伴、4,000款产品,2021 年新增生态设备发货量超过 6,000 万台;
华为宣布将发布为 HarmonyOS 全新研发的编程语言,最快将在明年推出;
在全球 510 万开发者的支持下,Huawei Mobile Services(HMS)生态持续高速增长:超过 17.3 万个 App 集成 HMS Core;2021 年前三季度,华为应用市场 AppGallery 应用分发量达 3,322 亿,全球开发者的分成收入增长 62%;
华为在 22 个国家上线了花瓣地图;
这次在大会现场,还有一个小彩蛋,那就是直播时在右下角的数字人,全程实时手语直播翻译。
很多人觉得翻译的手势非常快,我带着强烈的好奇心,在第二天进一步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求证。其实平常的手语翻译,总是在发言结束后一段时间才能全部翻译结束,而这次直播,数字人通过加速动作,做到了全程实时的翻译,甚至由于「鸿蒙」这类词语,并没有录入中文手语库,而特地进行了重新录入。
02关于汽车
当你看完了 HDC 整场发布会,你会发现极狐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在诸位领导的口中,这让在今年年底交付的极狐阿尔法 S HI 版车型,显得多少有些奇奇怪怪。而赛力斯则相反,在海报中、在演讲中多次出现,甚至直接宣布与赛力斯合作的下一款车型将要搭载鸿蒙 OS 智能座舱。
最新的 HarmonyOS 智能座舱车机图曝光
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龚体,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表示,华为的智能座舱很快就将亮相,并且相较于传统车机,会是升维的体验。华为智能座舱的优势在于,互联互通能力好、生态应用广。
在大会上,华为展示了一张之前没有曝光过的车机图片。我们可以看到横置的圆角矩形屏幕,非常接近平板的设计。
在最底部的 Dock 栏中,常驻了主页、座椅通风、左右分区的空调温度/风量设置、以及音量按键。这个设计与布局,在特斯拉的车机设计上,已经得到了更早的应用,而华为等其他厂家,在设计 Dock 栏时,都会或多或少地使用这个类似的布局,说明这个设计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。
车机桌面的下端,常驻了车辆设置、应用抽屉、花瓣地图原子服务小组件(图片中展示的是飞机航班信息,应该与手机端进行了账号互通)、多媒体组建等功能;
在最上端,则是账号、提醒、时间、行车记录仪、无线充电板工作状态、蓝牙、无线、信号的状态显示;
屏幕的中间,并不是像一般的车机一样显示着地图,而是显示着壁纸。这有可能是为厂家进行自定义预留的发挥空间。
整体从 UI 的设计、主界面壁纸显示、原子组件等这些元素可以看出,华为在智能座舱的车机端,融入了许多平板、手机端的操作逻辑以及使用习惯,但与之前的 demo 版本,差异并不大。
这个原子组件,其实不管是 iOS 用户还是安卓用户,应该在手机上已经非常熟悉了。是的,就是这些可以在桌面随意变化大小、随意放置、甚至换皮肤、定制显示的这些「小卡片」。
我个人非常看好这个原子组件功能。因为在手机上,各个国内厂家的原子组件已经给予手机用户很大的自定义权限,这一点在车机上依然会被消费者追捧,我们可以通过特有的原子组件来「装修、搭建」自己的专属车机。这点也是华为相较于特斯拉比较大的一个优势了。
而车机趋向于平板,这个逻辑我基本认同,但需要针对驾驶状态中,快速精确地触控操作以及全场景语音给予优化,这一点,我的同事莱因哈特曾在 7 月感受了华为 Demo Car 的华为智能座舱,「华为向你说 HI!鸿蒙座舱全网首测」,相关功能大家可以翻阅视频,我就不在此二次复述了。
当然了,其实车企在确认鸿蒙车机后,一定会对这套系统进行各种「换主题」的操作,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个版本,可以理解为是英伟达的公版显卡了。
关于新车
余承东宣布,鸿蒙 OS 智能座舱,最快将在今年底、明年初,出现在金康赛力斯中型 SUV 上!
赛力斯很早便有 SF 系列车型的规划,中型 SUV 对应的便是 SF7 。但这款车型,目前没有什么更进一步的消息出现了。
在 10 月 15 日,有消息称,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继华为智选 SF5 之后的第二款车型——傲图。
据说这款车会采用全套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,而金康赛力斯则更多得像「代工」的角色,这也就是说,在这款车型上,华为很可能会在预研阶段就获得整车的产品定义权,华为在车内的权重,会比极狐阿尔法 S Hi 版车型更重。当然了,这个消息需要进一步确认。
AR-HUD
啥是 AR-HUD?要了解这个东西,我们得需要清楚 HUD 的发展路径:
C-HUD(Combiner HUD)。这种属于比较早期的 HUD 了,在车辆启动的时候,我们可以看到在驾驶位前方的仪表台中,立起来一块透明的玻璃,光学图像通过折射直接用这个玻璃当做介质显示,设计成本及难度较低;
W-HUD(Windshield HUD)。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 HUD 了,直接将图像投射在前风挡玻璃上。但问题是前风挡曲度、角度都需要特调的高精度非球面反射镜来实现比较好的现实效果,成本较高;
AR-HUD(Augmented Reality HUD)。这个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了,从字面解读,就是通过与现实物体的互动,形成「增强现实」 的效果。现在大众 ID.4 车型上就有搭载;
3D-AR HUD。其实这个可以理解为 AR-HUD 的「增强完全版」,主要是需要全自动驾驶来配合了,可以实现更加真实的互动。
华为目前推出的这款 AR-HUD,提供 13°x 5° 大视角,即在前方 7.5 米的位置处,可以呈现 70 寸大画幅显示区域,体积仅 10 L。
我在不能拍照录像的实验室内用手机极速输入了相关知识点,然后在华为光产品线车载光 PR 的关照下,我拿到了当天讲解中的图片。
对于面积越来越大的 HUD,很多人的想象力开始在技术难题面前枯竭了,我们可以看看华为的内容规划。
HUD 主体中心位置依然是以正常的路面为主,导航指引和车道线投射处于明显的辅助增强。比较有意思的是,在下面这张图中,我们可以看到在大雨中,AR-HUD 直接通过明显到难以忽略的图标,标注出了路面车辆,来警示驾驶者。
本质上,这套系统是基于辅助驾驶的感知硬件而做出来的 AR-HUD 特调版可视化显示。但难点在于,这套系统需要针对驾驶视角的实际车辆进行精确标注。但现场只有这种宣传的海报,实际体验如何并不知晓。
在底部位置的信息密度最大,有驾驶状态(电量、时速、限速)、导航信息(进度、小地图)、消息显示等。
这个显示基本上在拥有 C-HUD、W-HUD 的车型上已经可以实现了。
在最上端显示区域,我们可以看到被标注出的咖啡厅、停车场、购物中心这些商铺信息。
起初我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,因为需要地图信息与实时定位做到非常精确的匹配,所以体验可能会比较差。但工作人员介绍到,这个「框框」的位置会比较精确,不太会出现比较滞后的延迟的问题。并且这个功能已经给车企开放了,比如在上汽 R 品牌的 ES33 上,华为便提供了这个功能接口,所以我们可以期待一下,上汽 R 品牌,会不会把这个功能落地出来吧。
当然了,其实最影响这套 AR-HUD 最终体验的其实还是取决于亮度和分辨率。华为目前可以做到最高 12,000 nits 以上的亮度。在 VR/AR 领域中,分辨率并不是我们常说的 1080、2k、4k 这种,而是需要看 PPD (Pixels Per Degree) 角分辨率的大小,理论上,这个数值越大越好,华为这套 AR-HUD 的 PPD 在 100 左右。
但在实验室的实际体验环境,我使用投影功能看了电影、打了游戏,从我实际的感受来看,分辨率相比于现在 4k、8k 的显示器来说,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。
工作人员还提到,整套 HUD 系统,会根据 DMS 追踪眼睛来调节对应的可视角度。对于未来的 3D-AR HUD,华为希望让车内每一块玻璃,都成为信息传递的介质。
当然了,目前看华为这款还没有应用的 AR-HUD 也让我产生了一些疑问,这也应该是所有 AR-HUD 量产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:比如,如何通过亮度变化、内容显示布局、可视角度,来制定显示策略,让驾驶员在各种场景下的实际驾驶可以更安全而不是被妨碍视线。
辅助驾驶的感知硬件
在未来的感知硬件规划上,除了高像素摄像头、4D 毫米波雷达、激光雷达外,华为还规划了红外摄像头的感知路径。
因为目前,摄像头暴露出了自身的一些缺陷。比如,在夜晚极限暗光场景、雨雪大雾天气等比较极端的场景下,摄像头的感知能力会受到较大影响。而红外摄像头通过热辐射成像,传感器将在夜晚照常工作,同时面对雨雪大雾甚至是沙尘暴天气,都有比较强的穿透力。
但目前这套方案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,而且对于感知融合算法要求会更加严苛,最重要的是,这属于偶发的极端场景,所以这个东西上车,可能还需要等激光雷达、4D 毫米波雷达在算法中磨合好了之后。
针对未来技术和成本的不断优化,华为还预测了未来传感器的形态发展路径,这一块其实各家的思路都差不多,但是我们要注意到,华为在领域广度上的优势,会让华为在传感器的集成化上,具有优势。
天线分布式部署 + 集中计算
比如现在毫米波雷达,前端天线和后端信号处理、感知处理是合为一体的。但后期可以直接通过切分处理,将前端感知传输到后端的域控制器进行处理,同理激光雷达也是这个演进方向。
车身融合部署
这个趋势其实是非常确定的,并且很多厂家都已经做出努力了,比如已经挂掉的拜腾在 K-Byte 概念车的两侧,便集成了可伸缩的激光雷达。未来我们应该会看到将激光雷达集成在大灯上。再比如车外的天线,可以集成 GPS、4G/5G 和 FM 信号。
贴片式传感器
这个是终极构想了,因为沿着硬件小型化、集成化的思路走到底,传感器的形态会趋近于「扁平」状,并且追求即插即用。微透镜阵列、智能蒙皮/共形天线、硅光技术等,可能会成为实现上述构想的技术突破口。
03写在最后
在这次 HDC 上,我看到华为发布了更多提供给开发者使用的开发工具,并且开发者已经可以在 HarmonyOS 中获得收益,得到认可。而且 HarmonyOS 的激活设备和使用人数已经说明,鸿蒙的生态建设初步形成,这对于鸿蒙和华为来说,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。
对于我关注的智能座舱部分,华为展示了一张之前没有曝光过的车机图片,这说明原子组件在车机端开始萌芽,同时华为还展示了对于未来智能汽车在各种技术的预研与想象力。
而华为作为汽车的 Tier 1,之所以受到关注,是因为强大的跨多领域的技术实力。这让华为在不造车的路上,无限趋近于造车。
撰文:刘光腚
编辑:大吉